1979年,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家中餐馆里,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士正在与我国著名教育家吴贻芳一起,边品尝美食,边商讨着即将赴美的工作事宜。这位女士英语流利,举止优雅,气质出众网上炒股配资公司,她就是刘禄曾同志。
饭后告别时,一位五十多岁的美国男子在餐厅门口犹豫了一下,突然叫住了刘禄曾。他小心地问她是否来自中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眼睛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情不自禁地说道:“我就是您当年救过的战俘!”
刘禄曾听到这句话时,愣了一下,回忆片刻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我记得你!你是詹姆斯呀,真没想到我们竟然又见面了!”
两人激动地握紧了彼此的手,情感的波动立刻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往事如烟,曾经的战争岁月仿佛就在眼前。刘禄曾与詹姆斯·伯特纳之间的这段故事,跨越了近百年的时光,以一种令人动容的方式,重新浮现在人们的记忆中。
展开剩余85%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走进朝鲜战争时期上甘岭坑道唯一女兵刘禄曾的网上炒股配资公司战场故事!
刘禄曾与詹姆斯的相遇并不是发生在炮火连天的前线,而是在朝鲜战场后方的工作场所。故事回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那个时期……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的上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朝鲜战争正式爆发。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支援朝鲜,为新中国的发展出一份力,国家决定派遣志愿军援助朝鲜作战!
那时,“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曲激励了无数志愿军士兵,志愿军们立下了痛击美帝、击退联合国军的决心。志愿军的战斗经验和战术深深鼓舞了民众的士气,但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大多数的志愿军士兵几乎无法与被俘的西方士兵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面对那些说英语的战俘,审问成了一个难题。正因如此,能够流利使用英语的人才变得异常重要。
刘禄曾就是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后方人才,她从事的正是对战俘的审问工作。所谓的审问,主要是收集战俘的姓名、部队编号、物资情况,以及对其携带文件的翻译和监听等内容。在短短三天内,她需要整理出战俘的完整信息,并将其送往战俘营进行后续安排。
这项工作并不简单,面对许多自认为比中国士兵更强大的西方战俘,刘禄曾不得不在心理和情感上进行多方博弈。有些战俘拥有优越的种族优越感,而有些则是被美国征兵制度逼上战场的年轻人,很多人身心俱疲,精神脆弱。
刘禄曾针对不同的战俘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策略。她善于运用心理战术,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突破敌人的防线,对那些顽固不化的战俘,她则采取更加强硬的方式。面对态度较为友好的战俘,刘禄曾则显得更为温和,尽力与他们建立友好的沟通。
与詹姆斯·伯特纳的相识,正是从这样的审问工作开始的。詹姆斯在成为战俘后,显得格外低落,面容憔悴。通过与他交谈,刘禄曾发现,这位年轻的美国士兵曾因为偷窃被警察逮捕,后来被美国政府欺骗,参与了朝鲜战争。
詹姆斯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无助,他经常自言自语:“我会被杀吗?我还没有见过我的母亲……”面对这样的情绪,刘禄曾耐心地安慰他说:“只要你做你能做的事情,你就会安全的,我们会按照承诺优待俘虏,你会平安回家。”
詹姆斯在刘禄曾的安抚下稍稍平静了许多,他感谢刘禄曾的关心,并表示:“如果没有战争,我们一定会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没过多久,詹姆斯因无法适应朝鲜的寒冷和食物短缺,生病了。刘禄曾在物资匮乏的后方竭尽全力为他寻找退烧药,并及时送到他手中。几天后,詹姆斯的病情好转,最终被送到了战俘营。
这一份关怀和救命之恩,深深刻在了詹姆斯的心中,也让他对刘禄曾充满了感激。26年后,当两人再次重逢时,詹姆斯第一时间认出了她,并深情地回忆起当年刘禄曾给予的帮助。
时光如流水,刘禄曾回忆起自己从上甘岭坑道的女兵角色,再到后来步入不同岗位的经历,感慨万千。作为唯一的女兵,她一路走来并不平凡。
刘禄曾出生于1928年的上海,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是上海著名的银行家,母亲来自望族,她的祖父刘秉章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虽然身处这样优渥的家庭环境,刘禄曾并没有被娇惯,而是深受家族爱国情怀的熏陶。
在新中国成立后,刘禄曾受到了国家的号召,决心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当时希望能够投笔从戎,投身到战斗的前线。
1947年,她考入东吴大学法律系,并学习了流利的英语。毕业后,刘禄曾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集外语人才赴朝作战的通知,这让她兴奋不已,终于找到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1950年,刘禄曾成功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她成为了敌工部的英语翻译,并被派往朝鲜中部的前线工作。这一转变对于她来说,是一场严酷的考验。从上海的温暖舒适到边陲的冰天雪地,刘禄曾并未选择放弃,她依旧怀着报国之心,坚定地走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战场道路。
从初到朝鲜的震撼与不适,到逐步适应环境并完成翻译工作,刘禄曾在战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不仅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帮助审问战俘,还在前线为志愿军士兵做着翻译工作,为士兵们送去了希望和安慰。
1952年,上甘岭战役爆发,刘禄曾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年轻姑娘,她已具备了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尽管最初她的请求被驳回,但她依然主动要求前往战场。最终,首长分配给她一项任务,让她在前线用麦克风和无线电进行广播,宣传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以此打击敌军士气。
刘禄曾成为了上甘岭坑道唯一的女兵,她用她那甜美的歌声和广播在战火中传递希望,成为了战士们的精神支柱。即便在艰苦的条件下,她也从不要求任何优待。每天,她和战士们一起吃着干硬的馍馍头,忍受着严寒和水源不足,时常为受伤的战士们分发水源。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刘禄曾和战士们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
战后,刘禄曾返回国内,继续为国家服务。1979年,她受中国国际旅行社邀请赴美工作,在那里,她与曾经的战俘詹姆斯·伯特纳再度重逢。
然而,2022年2月16日,刘禄曾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她的离世不仅让人痛惜,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她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伟大奉献。
刘禄曾的
发布于:天津市致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